Q355BH型钢焊缝补强措施
主要表现为焊缝表面出现的未焊满、咬边、裂纹、电弧擦伤、根部收缩、夹渣、接头不良及气孔等,大部分缺陷能够通过肉眼直接发现。但是,不同等级的焊缝质量要求也会不同,通常采取磁粉或渗透检测来确定裂缝的大小。针对焊缝表面缺陷的处理,通常采用打磨机进行打磨或使用铲凿、钻、铣等方法进行完善;针对焊缝尺寸存在不达标或者弧坑未填满等问题,采取补焊的方法进行处理;而对焊缝表面产生裂纹的问题,则需要采取碳弧气刨除去裂纹的方法,重新焊接,以此来修复裂纹。
在检测后发现的内部缺陷,必须要对返修部位的长度、深度等信息进行确认,并附加返修方案。在返修前,可用砂轮或碳弧气刨清除返修部位的渗碳层,使其露出纯净的金属光泽,以方便仔细检查裂纹清除是否彻底。如出现焊缝长度过长的情况,可对其进行分段退焊。当返修部位出现焊接中断的情况,则必须采取后热或者相应的保温措施,再次对返修部位进行焊接时则需要先进行无损检测,确认无裂纹后才可以进行补焊。补焊时若预热温度比原焊接预热温度高,且正反面在相同部位时,不允许进行超过两次的返修。补焊后仍需要进行再次检测,若返修还有不合格的情况,则必须重新书写返修方案,在调查清楚原因后再次进行返修。补焊后若检测合格,则要详细编写施工记录和无损检测报告等相关材料,以便进行归档留存。在焊接过程中产生变形的构件,可以采用温度≤900℃的热矫正,使构件恢复正常。若采用热矫正和机械矫正同时进行的方法,则必须注意避免出现蓝脆现象,在加热后要注意缓慢冷却。
当过焊孔裂纹向翼缘延伸时,考虑翼缘钢板厚度较厚,结构部位重要性更大,需进行换板处理;当过焊孔裂纹向腹板进行延伸时,考虑腹板钢板厚度较薄,结构部位重要性相对较小,可采取裂纹修复的方法进行处理。
根据GB 50661—2011《钢结构焊接规范》相关要求,精准确定裂纹的起止点,在起止点位置分别钻一个直径为12~16mm的止裂孔,以此来彻底清除裂纹;同时在腹板一侧增加一个规格为20mm×200mm×300mm的补强板(见图4),另一侧加工成一个侧边斜面角>10°的凹槽,并在碳弧气刨后清理掉渗碳层。接着根据全焊透对接焊缝的要求,将温度调整到100~150℃进行预热,通过低氢焊接的方法进行焊接。焊接结束后,需要进行超声波和磁粉检测。经检测合格后,要在焊缝位置粘贴胶带对其进行保护,方便使用防火涂料后仍然可以进行观察。